赵穗生: 中国和平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014年5月27日中国当前所处的国际环境前所未有的宽松,经济发展活跃,其和平发展的机遇期对于中国的发展非常宝贵。中国在军事、政治、外交影响力方面仍是空前的强大。只要中国自己不把自己搞垮,就没有国家能把中国搞垮,中国自己不想发动战争,没有一个国家能把中国拖入战争。从这个角度讲,只要中国坚持这么和平发展,中国利用这种和平发展的机遇期,这种和平发展机遇期的环境就存在。今后中国政府妥善处理与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就可以充分利用一切机会来延长这一机遇期。
第一、中国周边环境对于中国的挑战。
从历史上看,中国与周边国家一直保持着睦邻友好的关系。在西方国际纷纷制裁中国的时候,是周边国家首先对中国伸出来橄榄枝。中国在与韩国、日本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上,充分显示了大国风范。
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由于中国在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的问题上过于强调“核心利益”,周边国家担心领土争端问题在中国强大以后不能通过双边的谈判和平解决,纷纷寻求美国的帮助来进行外交协调,希望借助美国的力量来解决领土争端问题,从而导致与中国在外交和军事上发生了一系列冲突。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不但需要在今后的国际事务上发挥作用,而且需要为世界的和平和稳定承担更多责任。中国政府在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上,需要充分尊重他们的利益,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领土争端问题。
因此,中国媒体在宣传过程中需要大力宣传中国“永不称霸,和平发展”的理念,从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并取信于周边邻国。
第二、何如应对国际社会对中国期望值增加的问题。
东方文化提到领导权时,往往过于关注等级概念,强调下级对上级的服从。而当今的国际社会的事务处理上,更多是通过没有政府立场的代表团体(anarchy agencies)来进行商讨和解决。作为集体推选出来的代表需要负责主导对问题的讨论、游戏规则的制定和执行。
在信息化时代,话语权和发言权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领导权。以新加坡为例,虽然在经济和政治实力上算不上大国,然而其智库却在国际事务上发挥了重大作用。新加坡对众多的高校、研究机构和智库的优化整合,通过举办国际研讨会和座谈会等方式来加强与全球智库和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
西方文化中的“大国”往往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Better money to do better deeds)。同样,霸权国家(hegemonic power)在公共产品(Public goods)上承担更多责任。例如,在环境保护、气候变化、核武器扩散和自由贸易等国际事务上做出更多贡献,付出更多人力和物力。同样,霸权国家也是这些公共产品的最大获益者。
美国对国际事务的态度有两种观点:孤立主义(Isolationism)和国际主义(Internationalism)。911事件之前,美国的孤立主义占上风,主张在国际事务中采取不干涉原则;911事件之后,美国的国际主义重新抬头,主张美国需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需要在世界和平的使命中扮演更重要的作用;而在经过了10年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后,世界依然处于动荡中,孤立主义又受到了美国民众的支持,奥巴马大选获胜以后,明确表示会结束阿富汗战争。
美国政府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也带给美国极大的利益,马歇尔计划换来了世界民主阵营的强大;美国海军在全球的巡弋确保了世界的自由贸易,从而使美国民众可以购买全球低廉的商品。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往往不乐于去承担责任,从而失去了在相关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非洲有200万中国人,这一数字远远大于美国人在非洲的数量,然而在非洲国家很少能看到中国的国旗。相反的却能经常看到美国的国旗,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非洲民族的内心更加信赖美国政府。
第三、如何处理中美关系的问题。
从中美的长期发展战略来看,中国和美国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中美之间的问题主要来源于两国在战略上的互不信任,互相猜忌对方的意图(Intention)。
首先要指出,美国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中国的发展,原因有四:1.遏制政策伤害双方的利益,美国当年的对苏联的遏制战略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最大程度的和苏联减少经济、政治和外交上的接触。而在全球化的21世纪,中美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的利益共同点,遏制中国,减少与中国的接触,同样会对美国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2.亚太周边国家不愿意加入遏制中国的计划,他们联合美国只是为了制衡中国,从而有利于解决其与中国的争端问题。而遏制中国对于它们来说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不利于其长期发展战略;3.美国国力的下降,不允许美国遏制中国。美国的军费开支不断下降,美国不可能同时在中东地区和亚太地区保持军事优势,同时实施亚太战略和大中东战略;4.美国将军事、政治和经济力量大量投入亚太地区,不符合美国的全球利益,美国在今后的战略中心将会是中东地区。
中美两国政府需要不断推进两国之间的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在亚太地区形成平分秋色的力量均衡(Balance Power),为了双方的共同利益而实行健康的合作。双方需要认识到:中美合作解决不可能解决所有的国际问题,但是大多数国际问题的解决需要中美两国的合作。中美两国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需要“同舟共济、风雨同舟”,甚至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作者系美国丹佛大学约瑟夫.科贝尔国际关系学院终身职正教授兼美中合作中心执行主任 赵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