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位海归杰出人物 创新“中国第一”

2014年3月19日

【中国国际人才专题快讯】2014年3月20日周四下午二时,在位于北京的欧美同学会会所,隆重举行《百年海归 创新中国》一书的出版发布会。

从浩瀚如云的中国百年海归历史中,遴选出百位海归杰出人物,编著成中国首部记录100位创新“中国第一”的图书——这就是即将出版的新书《百年海归 创新中国》。在该书的封面上写有一行字“创造中国第一、影响中国进程的百年海归风云录”。据不完全统计,在海内外有关海归题材的书籍里面,迄今为止,该书的出版填补了中国研究海归风云人物,整体性定位其历史性贡献的一个图书出版空白,尤其是横跨中国近代、现代、当代“三代百年史”,来确立百位海归杰出人物所创造的“中国第一”地位,无疑为中国海归研究史带来了一股创新与传承的新能量。1913年在中国诞生了欧美同学会,标志着中国留学海归群体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新历史阶层。它所代表的留学人员的智慧、思想与思维、才华,在不同历史时期启迪并引领着中国历史的革新与创造、进步与辉煌。

该书主编、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博士介绍,2013年适逢欧美同学会百年华诞,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成千上万的中国留学人员走出国门,励精图治,求学求知于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之间,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理论、科技技术、人类文明,在新的历史阶段再度带回中国,扭转与创新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引进与发明适应我们自己发展需要的新技术与新专利。所有这些,都印证着一个国家的留学人员群体,是一群超前领悟与践行人类发展前沿信息的群体;印证着一个民族的振兴与创新,需要无数的承前启后留学人才,学贯中西,兼融东西方思想与科技之精髓,敢于以创新的精神,成为行业性领军人物,变革理论,创造第一。

由欧美同学会、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与人民出版社联合编撰出版《百年海归 创新中国》,正是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百名杰出人物的浓缩型功绩定位,为我们展现出一座中国海归历史风云人物的群体雕像。在纪念欧美同学会百年历史进程中,在传播与创新中国特色“海归文化”的海归产业建设中,完成了一个中国海归研究的历史性节点工程。

 一、中国近代海归:上下求索,既开风气亦为先

百年前,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1872年中国第一批留学生赴美,堪称“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中国进入了“向西方学习”、“中西兼容”图强健民、敢为天下先创造“中国第一”的第一阶段海归创新时代。在该书的“近代篇”中,以“上下求索:既开风气亦为先”为题,记录下一连串海归杰出英才:百余年前,一个中国青年容闳,率先成为“首倡公派留学的中国留学第一人”,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1850年考入美国耶鲁大学,如今容闳的画像放在了耶鲁名人堂中,以供后人瞻仰。容闳是中国提出“以留学为核心的教育兴国计划”的第一人,其首倡的“幼童留美计划”居功至伟。书中还原历史,真是再现了设计并建造中国第一条铁路的“中国铁路工程之父”詹天佑、翻译《天演论》成为“中国西学第一者”的严复、有“民国第一外交家”之誉的顾维钧、在中国学术界被冠以“钱学”美誉的钱钟书、以“画马”著称的中国著名国画家徐悲鸿、“创作近代第一部白话小说的文化革命主将”鲁迅、被誉为“中国近代绘画之父”、“中国现代画圣”、倡导生活教育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被成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的钱伟长、“开创多个数学领域的中国现代数学之父”的华罗庚、“谱写中国第一部民族交响诗”的冼星海等41名近代海归史标志性人物的历史性功绩。

二、中国现代海归:碧海赤心,但恐他乡胜故乡

“新中国建立,百废待兴”的时代,考验并印证着海外学子归心似箭的报国热情。尤其在国家国防建设和科技进步领域,这一时期回国的海归仁人志士,用“两弹一星”铸就了“倚天长剑”、“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可谓树立了中国生命科学史上的丰碑。据统计,在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21位有出国留学的经历。“主持制订第一个遥感科学规划的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王淦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设计者”邓稼先、“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设计者”孙家栋、“中国原子能科技项目的第一带头人”朱光亚、“首先提出‘粒子自旋的螺旋态理论’”的周光召、“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奠基人”钱三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J粒子”的首位发现者丁肇中、第一位获得建筑界“诺贝尔奖”的华裔建筑师贝聿铭、“首获数学界诺贝尔奖的华人数学家”丘成桐、“首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杨振宁、李政道,奠基“湍流模式”的物理学一代宗师周培源、“登上国际歌剧指挥台的中国第一女指挥家”郑小瑛等43名现代海归杰出标志性人物。

 三、中国当代海归:海归弄潮,春江水暖鸭先知

1978年,中国大地万象更新,启幕改革与开放的大门。对内恢复高考,对外派遣留学。从最初的公派留学,到国家政策开放民间,开启中国自费出国留学的闸口,一股股蕴藏在中国家庭子女教育长河中的“接受国际教育之风”云涌世界,遍及五洲。1992年,“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国家留学政策,主推了中国留学大潮与人才回流的新留学海归局面的改变。一股股“海归潮”在影响着中国走向全球化的新浪潮。

新海归时代的到来,带动着中国海归时代的历史性创举。王永志——“中国飞天梦想第一人”,火箭技术专家,他是中国把航天员送入太空的领军人物,留学于莫斯科航空学院;邓中翰——成功研发了中国打入国际市场的“中国芯”,被称为“中国芯之父”;叶培建——“中国第一颗星地一体化卫星的总设计师”,留学瑞士深造归国。1994年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中至关重要的一年。1987、1988年留学美国后回国,创办亚信科技的田溯宁、丁健,称为开创了美国纳斯达克第一家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创立者,在中国建立起信息高速公路。2011年7月,全球最重要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组织(IMF)提名曾经留美的朱民,称为第一位从中国走出去进入IMF高层的中国人,在国际金融舞台发出“中国的声音”。1983年在美国耶鲁大学做研究后回国,一直主张维护市场规则,保护底层民众的生计——吴敬琏,有“中国经济学界的良心”美誉的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学界泰斗;龙永图——“叩开WTO的首席谈判代表和功臣”,前国家外经贸部部长,亚洲博鳌论坛创始秘书长,其穿梭于中国与世界之间,为中国早日进入WTO国际贸易组织,唇枪舌战,殚尽竭力的谈判所做出的贡献,居功甚为;张亚勤——微软第一位华人全球副总裁,在数字影像和视频技术、多媒体通讯领域的世界级专家,曾被比尔·盖茨视为“微软的宝贝”;张朝阳——留美回国,成为“中国互联网第一人”,1998年创建了中国第一家全中文的门户网站“搜狐”;张磊——当代中国“价值投资”领域教父级人物,耶鲁大学两个硕士学位,高瓴资本集团创始人,善于在投资项目和资本之间搭建桥梁;李山——留学美国,“主导中国第一个国家投资银行的筹划与转型”,国家开发银行首席国际顾问,“千人计划”专家,被认为是海归群体中“几进几出海内外发展”的优秀海归代表之一;李安——“华人第一位奥斯卡最佳导演”,是世界华人电影界的骄傲;李彦宏——“中国现代搜索引擎基础技术的奠基人”,百度公司创始人,成为中国搜索引擎第一人;陈冯富珍——深造于英国,成为“华人第一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留学美国的陈宏——成为第五代留美学生中最早一批创业者的代表性人物,致力于做中国的“高盛”;林毅夫——“世界银行第一位华人首席经济学家”,是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研究中国问题的权威学者之一;朗朗——“第一位担任联合国儿童慈善基金会国际亲善大使的钢琴家”、当今世界最成功的钢琴家,成为一张“中国名片”;施一公——“第一个获爱明诺夫国际大奖的中国人”,现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是享誉世界的国际著名生物学家;徐小平——“中国出国签证第一人”,新东方联合创始人之一、真格基金创始人,其参与编写了《中国合伙人》电影剧本,完成了从青年导师到创业天使的华丽转身;韩小红——留学深造于德国,“中国第一家连锁体检机构创始人”,被称为“中国健康革命先行者、中国健康体检行业领军人物”;熊晓鸽——留美归国,“将西方技术风险投资引入中国的第一人”,是全球最负盛名的风险投资机构国际数据集团(IDG)全球副总裁,亚洲区总裁。等等36位当代海归杰出人物的贡献业绩,跃然纸上。这些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先后走出国门,在科技、经济、金融、教育、卫生及新兴高端产业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的第五代海归回国创业标志性杰出人物的名字,随着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发展,引领全球化的中国进军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发挥其作用,分享其才智,贡献其力量。

欧美同学会、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与人民出版社共同编著出版的《百年海归 创新中国》,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新闻报道素材等,从“创造中国第一、影响中国进程的百年海归风云录”视角出发,树碑立传,名留史册,书写出中国近代、现代、当代历史发展进程中,海外求索,创新中国的第一座中国优秀杰出海归人物的群体雕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