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吴晓波: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有很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千万不能忽略民间的力量,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力量。民营企业在引进高端人才方面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他们有非常灵活的方法和手段,能够用更多国际高端人才所接受的方式来引进人才,这是很重要的。
2022年9月14日 -
吴晓波:构建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国家创新体系
构建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的国家创新体系,既是解决关键产业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问题需要,也是中国抢抓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杀手锏”。
2022年1月4日 -
吴晓波:中国管理学体系的国际话语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奇迹式发展。而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加强管理学的国际话语体系建设,打造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平等理性的研究和讨论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管理学者的重要任务。
2021年6月20日 -
吴晓波:未来5到10年是培育“行业冠军”的好时机
吴晓波,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2019新的一年虽已过半月,但依然有不少人还停留在2018年的各种“唱衰声”中。从中美贸易摩擦到民营企业债务困境,从经济下行到资本寒冬,一系列“危机”强势袭来,打击了中国企业及国民的“信心”。 那么,面对这样的形势,2019年我们真的就只能期盼“活下去就行”吗?当然不是! 我国企业目前面临的“危”和“机”,与5年前、10年前已经非常不一样,已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层次、新的阶段了。 过去,我们的制造业处在产业链的中游,在上游和终端均缺乏竞争力。而这些年通过我们的努力,中国制造科技含量明显提升,并向产业链上高附加值的上游和终端拓展,触及了欧美国家的既得利益,贸易摩擦在所难免。 现阶段,企业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转向人才的竞争、创新力的竞争和管理能力的竞争。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年国内高校的发展很快,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有创造力的人才,产出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成为供给侧最为重要的“新动能”源头。浙江企业要充分利用好这支力量,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吸收更多具备更高素质的知识劳动者,去支撑两端(上游和终端)的高水平竞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浙江传统经济体量庞大,发展浙江经济,需要处理好存量(传统经济)与增量(互联网等新经济)的关系,加强增量与存量的良性升级关系,对存量进行改造提升。 除了此前多有关注的硬技术方面的两化融合,还更需要在组织、政策、制度、人才及云服务等各方面全面融合;同时,加快对产能过剩产业的整合,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等手段,将资源更多地有效集聚到龙头企业,发挥其引领作用并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我认为,未来五到十年是培育行业龙头企业的好时机,这方面浙江应发挥市场化程度高的领先优势跑在前面。 目前新经济风口强劲,数字经济也被列为我省的“一号工程”。但这里的数字经济并不只是指纯数字经济,而是要用数字技术对传统实体经济进行改造提升,既有质的提升,又有量的扩张。 这方面,浙江许多企业如吉利、万向、传化、海康、大华等都做得不错。希望能在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过程中有大作为。 现阶段,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还存在消费分级的现象。消费升级是个必然的趋势,也是个巨大的机遇。人们愿意花更多的钱买更好的服务和更优质的产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放眼广大农村的巨变,光是在原有“通水、通电、通公路”基础上增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是个巨大的市场,同样有很大的机会。 总之,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处在发展阶段,离市场的完全饱和和成熟还有很大空间,而空间就意味着巨大的机会。关键看企业家们的战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看他们在困难和挑战面前,能不能迎刃而上、在挑战中抓住机遇。 文章选自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19年1月15日
2019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