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创业蓝皮书称中国海归回国择业首选事业单位
2012年7月23日中新网北京7月23日电(记者 张冬冬)调研显示,目前已经回国就业的海归所选择的单位以事业单位为主,占总数的43.2%,而打算回国就业的海归也有类似的选择。
23日,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共同完成的《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在京发布。蓝皮书显示,按单位性质划分,海归就业时,选择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家创立的民营企业的分别有16.1%,另有13.6%选择了国有企业,7.4%选择海归企业家创立的民营企业,到政府部门就业的有3.7%。
蓝皮书表示,打算回国就业的海归仍然把广东、上海、北京、福建、江苏等沿海省市作为优先考虑的工作地点。这表明,海归回国就业仍倾向于到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而较少到内陆省份就业。海归就业地区选择过于集中的情况一方面会提高海归就业难度,另一方面会增加海归间薪资的竞争。
蓝皮书显示,已经就业的海归人才最主要的去向是大学和科研机构,占样本数的1/3,说明海归人才在科研教育事业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大学和科研机构,海归还在其他服务业、新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制造业、新能源和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行业比较集中。
蓝皮书还表示,海归就业通常选择规模较大的单位,已经回国就业的海归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研发方面,有35.8%的海归已经回国在研发岗位工作。另外,从事销售和市场、生产和运营以及人事管理工作的已经回国就业海归比例分别为12.4%、11.1%和8.6%。
蓝皮书指出,从海归整体来看,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就业难”的情况:国内用人单位更加注重海归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更理性、有选择性地引进海外人才,看中的是正当其用,而不是海归这个光环;随着留学人员大众化、低龄化日益明显的趋势,海归群体个体能力也参差不齐。
蓝皮书建议说,对于在海外没有工作经验的海归,最重要的是把心态归“零”。首先,海归回国之后对国内的就业形势可能不太熟悉,需要敢于寻求帮助。其次,在对薪水和岗位的期望值与现实之间有落差的时候,不妨暂时放下身段,先抓住身边的机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