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教育专访:王辉耀——要像当年开放经济一样开放教育

2013年10月20日

【《中国国际人才》报道】在12月5日,主题为“回归?教育梦”的2013“回响中国”腾讯网教育年度盛典上,12月5日,全国教育界泰斗、专家、学者、官员、媒体人及最知名教育机构领军人物6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回顾中国教育十年发展历程,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活动主办方特别设立了“腾讯网十年致敬”奖项,钟秉林、朱永新、章新胜、朱清时、王旭明等分享“教育筑梦者”荣誉,王辉耀(微博)、罗崇敏、孙云晓、陈宇、王伯庆(微博)和熊丙奇则分获“教育思享家”称号。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致辞:让中国实现异地高考公平的教育梦!他认为这是我们目标实现教育公平、教育梦想的阶段,我们国家现在有了这样的条件,可以为更多的、广大的在异地务工子女提供公平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关于“留守儿童”,王辉耀会长谈到了在农村还有五千万的留守儿童,他们接受公平的教育,也有受教育的机会,也有受义务教育的机会,也有受真正的有质量的教育的机会,确实是我们的教育梦想。所以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起码这两点都抓住了教育的实质、核心。王辉耀会长说:最近,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提到了打破教育的行政化,要去行政化,我觉得这也是很关键的。我们的教育要办成真正像教育的机构,而不是真正办成政府部门,不是一个学术机构,这是我们关注的话题。这次的教育盛典都有涉及,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王辉耀会长认为:中国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我们的教育已经层次化,而且我们的教育没有竞争,我们的教育行政化,而且有相当大计划经济的色彩。比如当年邓小平改革开放时期,35年前,是通过经济特区,通过引进国外的管理和国外的合作、合资、合营的方式,解决了当时国企僵化、生产效率低下、人才聚不起来等很多弊病。通过国企合作,引进外资合作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的教育也到了这个阶段,需要像当年开放中国的经济一样开放我们的教育,引进国外、国际的合作,建立各种体制的合作学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经济可以多种成分的参与。我们的教育实际上也应该是这样,可以有多种成分的参与。可以有民营的、国营的、外资的、国际化的,这可以给教育带来比较好的竞争局面。这里比较大的问题是留学生回来,实际上按照台湾、香港、新加坡的经验,大学往往是吸引人才回来的最好渠道。但目前来说我们比较饱和,现在出不去,新的人才也回不来。有一个办法,现在出国留学的人数这么多,这是全世界最大的留学生派出国,但是我们接收留学生特别少。现在去美国一年20来万,但美国来中国一年只有1万多人,相差20倍。另外,在海外留学生大约有200万人,在华累积的留学生加起来,读学位的十几万人。差距非常大,现在的大学也面临倒闭,生源不足。现在全国有三千所大学,能不能开300个国际学院。王辉耀会长分析到:我们现在很多学生为什么愿意出去学习?就是国外有一些多元化、国际化的师资,特别是有国际化的学生,比如香港的大学国际学生占到10%,中国的大学里面国际学生占到1%,美国大学像哈佛大学20%,我肯定愿意去国际大学,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结交国际人脉,比结交本土人脉未来更有发展。所以我觉得这方面可以有更多的突破。

王辉耀会长指出:中国面临国际化的时代。中国加入WTO已经把中国做的非常国际化。原来改革开放以前,国际贸易是两百亿,现在是三万八千亿,涨了好几百倍,中国真正腾飞是加入WTO后。我们消除了货物流动的壁垒,我们的GDP翻了5倍,我们的国际贸易翻了6倍,教育也是一样,如果我们有新的政策,突破教育改革,开放大量的国际师资、国际留学生,国际学校来中国,我们中国的教育一定能够提升,因为它可以带来竞争,带来一家独大的办学模式,带来多元化的教育师资,招生全球来的留学生,这样的学校一定有竞争力,能够创出新的模式。包括现在的校长,全球招聘应该更大面积的开展,包括院长、教授应该拓宽门路,而不是近亲繁殖,就本校、本地区、本国的,我觉得应该是全球化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