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主任王辉耀应邀在纽约大学中国中心演讲
2011年3月5日2011年3月2日,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博士应纽约大学中国中心的邀请,发表了中国人才发展新形势、新战略的演讲。此次演讲受到了在纽约华人、留学人员的热烈欢迎,美国《侨报》等媒体还进行了报道。
在纽约大学中国中心主任张旭东教授主持的这次小型演讲会上,王辉耀副会长发表演讲强调:中国过去三十年里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下一步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就必须做出一些关键性的决定和转变。
过去30年,中国依靠人口红利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人口红利是低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数量庞大人口的城市化则推动了房地产业以及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诉求,也是手机、互联网、电子通讯等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基础,进而推动了中国普及型知识产业和低端科技产业的发展。然而,在平均预期寿命增加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社会的老龄化正不断加速,目前全国有1亿6800万人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未来十年到三十年之间中国将彻底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将逐渐不再存在。与此同时,现行的产业结构就面临着日益增多的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就业压力,目前全国有9800万具备大学学历的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亿9500万,如何提供那么多专业性、知识性就业岗位,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
王辉耀认为,中国下一步的发展,取决于八个方面的转变。包括由“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由吸引金融资本向吸引人才资本的转变,由硬件建设向软件建设的转变,由投资驱动型经济向人才驱动型经济的转变,由资源驱动型经济向知识驱动型经济的转变,由重视科技人才的政策向重视科技和人文双方面人才的转变,以及由仅仅依靠本国人才向依靠全世界的人才来推动国家发展。
王辉耀指出,中国政府已经制定并正在逐步实施战略性的人才规划。这其中又主要涉及六大人才类别,即政治人才和领导人、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士、高度熟练的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以及专业社工。政府也不只是需要科技型人才,也希望能出现更多的文化和学术名人,以及在社会、媒体、出版等领域的成功人士。人才一方面要靠自身培养,另一方面也需要更多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不只是本国出去的留学人才,也包括外国的留学生和专业人才。人才战略必须面临加大教育投入,出台更多吸引海归人才的政策外,也将面向全世界招聘各类人才,这也是美国真正强大的原因。中国现在也逐渐对外国人才采取更为开放的态度,甚至请外国人进入中央党校学习。中国要在人才上领先,就必须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和专业人才来中国发展。王辉耀也谈到中国的人才战略对美国的影响。他认为,全球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货物商品的全球化流动,第二阶段是资本的全球化流动,而第三阶段则是人才的全球化流动。人才流动的全球化其实对中美两国都有好处,双方都会从人才的频繁交流中受益。全球化的挑战,跟商品、资本的全球化流动一样,人才的全球化流动也能给世界各国带来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