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海归创业需进行本土化
2013年9月30日我叫张鹏,我的公司是信弘天禾资产管理中心,公司主要从事量化投资和金融交易平台,我们在中国做一个非传统的对冲基金,还建立了一个能够把中国的智慧资源跟资本进行对接的平台。
对我们这代海归来讲,创业是比较好的时代。我是在2000年和当时很多的北大、清华学生一样出国,然后再读博士。当时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规划,就感觉毕业了以后,如果能进入到华尔街的话,挣钱比较多。非常庆幸的是,第一天去华尔街,我问同事每天生活是怎么样的?他回答说:“说我每天坐火车,然后再坐地铁上班,回家之后跟孩子玩儿。”我突然想到如果留在美国,到了40岁的时候是不是也会过同样的生活,我想这不是我的未来。
海归要回国创业的话,首先要有独立的思考。就金融行业来说,我觉得在中国有很好的机会。在互联网时代中国可以跟美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比如,当时在银行工作的时候,对冲基金和银行已经把IT开发的东西外包到中国。他们认为中国和印度是以低成本劳动力来给他们提供价值。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可以通过为开发者提供各种研究的资源,同时,研发者也可以将研发成果通过互联网实现共享,从而充分挖掘世界各地的人力资源。另外,我们通过建立孵化器,使研发者可以跟各种资本进行对接,帮助他们创业,这是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
前一辈的海归,在中国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时候,更多的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在我们这一代海归看来,产品和技术创新是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也许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我非常同意上午沈南鹏先生所讲的“中国很多的原创商业模式都可以获得成功。”
所以,我认为海归创业更多的是应该进行独立思考,看看国外有什么先进的模式可以拿过来进行改进,然后进行本土化,使其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并创造新的价值。
海归的优势
我觉得国外的工作经历也是非常宝贵的财富。例如,美国的公司管理体制非常完善,但是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这种的管理体制往往会扼杀创新的想法和动力。我们在美国公司看到这些问题后,在回国创业的过程中,我们会对我们的企业进行一些制度的改革来激励员工的创造力。例如,当前流行的扁平化管理就是在力图避免美国公司的官僚体制带来的消极影响。
现在看到很多家长想把孩子很早就送到国外留学,希望他们从语言和文化上更好地融入当地,我对这个持有不同意见的。从我个人经验来看,语言作为一门工具,满足了你在国外的生活和工作就可以了。如果你花200%的精力,英语说的跟老外一样,我觉得倒不如把这个精力花到做你的事业上,也许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海归需要融合国际化和本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