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口前瞻 2010》
联合国秘书处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编制的《世界人口前瞻 2010修订版》(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0 Revision)预测,2011年底全球总人口将达到70亿人,2050年将超过90亿,2100年将超过100亿人。全球大部分人口增长来自于发展中国家,根据预测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将会在2050年达到80亿人,2100年达到88亿人。与此相反的是,发达国家的人口浮动很小,发达国家的人口将会从2011年的12.4亿人增长到2100年的13.4亿人,如果不考虑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的移民,其人口则只有11.1亿人。这部分移民人口的在2011-2050期间保持在为220万人/每年,2050-2100年期间为80万/每年。
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预期寿命的不断增长,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从20世纪50年代的48岁提高到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68岁。另外,新生儿的死亡率也在不断下降。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数据,全球有超过七千万儿童没有接受教育(大部分是女性),这对于全球的共同发展会形成不可逆转的消极影响。为了保证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发展,世界上所有国家、机构和团体组织需要合理保证每一个在地球上居住的人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并可以知识和技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同时,需要提高全人类的受教育水平,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人才储备。
世界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根据联合国《2010修订版》的报告显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将会从2005-2010年间的2.67下降到2045-2050年间的2.19,2095-2100年间的2.02。另外,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显示,全球97%的人口所在的国家生育率都在不断下降。
在2005-2010年间,生育率低于人口更替水平(2.1)的76个国家的人口总量占世界人口的47%。人口较多且生育率低于人口更替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巴西、越南、伊朗、泰国和韩国。根据现有人口增长率计算,2011-2100年间,印度、尼日利亚、美利坚合众国、刚果、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将会占世界人口增长量的一半。
美国:美国的生育率最高值出现在1957年,达到3.8。而在1973年,美国的生育率已经低于生育更替水平2.1。进入21世纪,从2007年起,美国的生育率一直呈下降状态,其在2012年的生育率为1.88,比2011年下降了0.01(1.89),而美国在2010年的生育率则为1.93。据预测,未来的20年内美国的生育率将会下降到1.8。
日本:由于低生育率、高死亡率和没有成效的移民政策,日本的人口从2006年开始下降。在1975-2003年间,日本的出生率下降了近一半,而死亡率则增加了三分之一。据推测,到2024年其出生率将会比1975年下降60%,而死亡率则比1975年高2倍。日本厚生劳动省12月31日公布的人口动态统计年度推算显示,2012年共有103.3万个婴儿出生,出生人口较2011年减少1.8万人,创下最少记录。
日本人中年龄小于14岁的人口总数为1660万人,并以1个/100秒的速率在不断减少 。日本政府预测未来50年内日本的出生率将会保持在1.35,远低于保持人口总量不变的2.1。
日本作为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其女性的人均寿命将从2010年的86.39岁增长至2060年的90.30岁,男性的人均寿命则从现在的79.64岁增长至2060年的84.19岁。这就将会继续增大日本的老龄化现象,从而使劳动人口的负担加重。
德国:不断下降的出生率将会使德国的人口在2015年开始下降,而影响最大的群体是低于25岁的这一年龄段的人群,该年龄段的人口总数从1975年起就开始不断下降,而大于55岁的老年人群则从2003年起开始上升。德国的出生率在1960-2003年间的下降幅度超过了一半,而其死亡率则在同期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从总体上看,德国的人口在未来20年内将会下降,而它的成年人(大于17岁)将会继续上升。同时,5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以每年1.3%的速度持续增长。
意大利:意大利在1964年的人口出生率为2.7,而在最近几十年里一直在不断下降,1997年其人口出生率只有1.2。而与此同时,法国的人口出生率为1.7,德国的人口出生率为1.3,西班牙的人口出生率为1.2。意大利为了提高人口生育率,从2003年起为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家庭发放婴儿津贴,额度为1000欧元(1200美元)。
俄罗斯:由于其低出生率和高死亡率,尽管有超过640万的外来移民,俄罗斯的人口还是减少了670万。其生育率从1990年的2.0下降到2006年的1.17。为了遏制人口的持续下降,俄罗斯从2006年起,通过补贴婴儿父母的政策来鼓励生育,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家庭,提供25万卢比(9200美元)的补贴。俄罗斯是世界产假最长的国家之一:母亲可以休全额津贴产假140天(2012年最高额津贴是36563卢布–约合人民币7312.6元),产前和产后各70天。另外,俄罗斯是世界上产检最多的国家之一,全额津贴产假为140天,其最高津贴为36563卢布(约7312元)。
全球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全球将有100个国家的人口平均年龄超过40岁,这其中有56个发展中国家。当前,老龄化现象是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未来也会成为发展中国的一大难题。据预测,到2100年,全球将有158个国家的人口平均年龄超过40岁,而其中发展中国家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二。
发达国家迈进了老龄化社会,他们的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为欠发达地区在人口政策制定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1950年,发达国家儿童(15岁以下)是老年人(60岁以上)的2倍以上,儿童占总人口的27.3%,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1.7%。2011年,发达国家老年人的比例超过了儿童的数量(老年人22.1%,儿童16.5%)。而到2050年,老年人的数量将会是儿童的两倍(老年人31.9%,儿童16.3%)。从纵向来看,2050年发达国家的老年人的数量为4.18亿,是1950年老年人数量(9500万)的4倍;而儿童的数量则从1950年的2.22亿下降到了2050年的2.18亿。
由于欠发达地区的生育率相对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他们的人口老龄化进程相对较慢,其儿童的比例只从1950年的37.6%下降到2011年的28.8%,老年人的比例则从从1950年的6.3%上升到2011年的8.9%。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欠发达地区将会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期。根据预测,2050年这一地区的老年人的比例将会达到20.2%,而与此同时,儿童的比例将会下降到21.1%。
2011年,71个国家的高龄老人(80岁以上)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了1.58%,其中日本的高龄老人比例最大,为6.6%,而其他高龄老人超过5%的国家分别是意大利、法国、瑞典、德国、比利时、西班牙和希腊。到2050年,将会有97个国家的高龄老人的比例超过人口总数的4.32%(世界的高龄老人的平均比例为4.32%)。日本、德国和其它19个国家其高龄老人的比例则超过了10%。
从全球范围来看,高龄老人主要生活在人口大国。2011年,中国有1940万高龄老人,美国有1200万高龄老人,印度有870万高龄老人。到2050,以上国家的高龄老人的数量仍然是处于前列,中国9830万,印度4420万,美国3170万。
到2024年,人口老龄化将给美国造成约19万亿美元的财富减少,给日本造成约8万亿美元的财富减少。另外,提高生育率对于应对世界各国在未来20年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财富降低这一问题没有太大作用,因为婴儿需要经过30年的成长才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而实际上,婴儿的成长过程反而会增加家庭的支出而造成社会财富值的进一步降低。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仍然年轻。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其人口构成还是相当年轻,其中15岁以下的儿童的比例为29%,而15-29岁之间的青年人的人口比例为18%。这些年轻人(16亿儿童和10亿青年)对发展中国的政府造成了教育和就业方面的巨大压力。这一问题在经济最不发达国家则更为明显,其中15岁以下的儿童的比例为40%,而青年的比例为20%。
在发达国家,年轻人的比例则相对较低,其中儿童为17%,青年为13%,同时年轻人的比例在未来也会保持相对平稳的状态。将会从2011年的1.56亿人下降到2050年的1.44亿人,并会在2100年上升到1.51亿人。
当前,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劳动人口(25-69岁)历史上的相对高位,其中发达国家的劳动人口为6.6亿,而欠发达国家的劳动人口为25亿人。不同的是,发达国家的劳动人口会在未来十年内达到历史最高点然后开始下降,并在2050年下降到5.31亿人,2100年下降到5.25亿人;而欠发达国家的劳动人口持续上升,在2050年增长到36亿,2100年达到37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