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洪建:在全球抗疫中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020年5月9日

文章选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2020年4月28日

新冠疫情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

专家简介

崔洪建,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人类社会再一次共同面对重大挑战。在汹涌的疫情面前,中国不仅被赋予了率先抗击病毒的重任,也将在全球抗疫行动中发挥出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党和政府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原则和方向,在全球抗疫中敢于实践、善于实践这一原则,不仅将有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也将进一步向世界展示这一方向的正确性、合理性,并不断丰富和完善其理论和实践内涵。

一、新冠疫情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

自新冠病毒疫情发生以来,经历了从局部发生到多地多发再到全球蔓延的变化。自2020年1月疫情发生以来,尽管中国率先采取了在武汉实施“封城”、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公共卫生一级响应等重大举措,举全国之力全面抗击疫情,但由于各国对病毒和疫情发展的认识不同、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机制和效率不同,以及相关资源的生产和储备能力不同,疫情仍呈现出全球多地区多发性的蔓延态势,目前全球除南极洲以外各大洲都已出现确诊病例,并在东亚、西亚、欧洲和北美洲等地形成新的爆发点。到3月11日全球已有115个国家被卷入疫情,确诊病例上升到115119例,死亡4387人。疫情在短期内已难以被遏制并将持续传播,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具有“全球性大流行”的特征。新冠肺炎成为人类社会自100年前的西班牙大流感以来传播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球抗疫也已进入最为关键的时期。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习近平主席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当前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态势,印证了习主席代表党和政府对人类社会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所做出的精准判断。经过近三十多年来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国各地区在增进了经贸合作的同时也密切了人员往来。人际关系的多元化、国际化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普及和便利,全球化在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客观上也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便捷通道,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蔓延更为快速、分散,难以追踪溯源、围追堵截,各国抗击疫情的内外环境更为复杂,对于全球防控、阻断和遏止疫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疫情发生有先后但病毒不分国界、无论族群。在中国积极主动应对新冠病毒挑战的同时,一些无端指责甚至幸灾乐祸的言论、少数具有地域偏见和种族歧视的行为表明,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先需要在观念上克服狭隘和偏见,真切意识到人类社会在文明交汇、互通有无的动力驱使下相互交往、利益共享,也必须在灾变突起、难以独善其身的危机面前同气连枝、共担责任。“山川异域,日月同天”,疫情的全球传播正是人类社会命运共同的真实写照,全球抗疫的积极行动也将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坚实一步。

二、全球抗疫要践行“义在利先”的国际人道主义

在全球抗疫中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需要各国明确职责并付诸行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对各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验,也是对国际社会的合作意愿、能力和效率的大考验。国际社会只有各尽其责并通力合作才能经受住这场大考验。

首先要破除独善其身、以邻为壑的狭隘观念,在全球抗疫中践行“义利平衡、义在利先”的义利观,让同病相怜、同舟共济的国际人道主义成为中国在全球抗疫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方向。习近平主席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一次暴露问题和短板的危机,也是一次迎难而上、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大考。在疫情发生之初,中国在全面防控疫情的同时,就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开展合作和信息交流,秉持“越是在危难时刻,越是要守望相助,越是在紧要关头,越是要密切合作”的信念,努力防止疫情在世界蔓延,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作出了贡献。日、韩等近邻和其他一些国家、国际组织和民众通过物资捐赠和精神鼓励为中国抗疫提供了热情的支持和帮助。截止目前,已有近70个国家和多个国际组织向中国捐赠了口罩、防护服等急需的疫情防控物资,有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发电发函,对中国表示慰问和支持。对于国际社会的支持中国政府和人民心怀感激,并在疫情出现国际蔓延之后投桃报李:得知日方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不足,中方紧急捐赠一批检测试剂盒;韩国疫情形势严峻,中方紧急筹备大量医用口罩给予支援;在伊朗、巴基斯坦和部分非洲国家疫情发生后,中方紧急捐赠核酸检测试剂盒及医疗设备,并派出中国专家组驰援疫情危机中的意大利;还向世卫组织提供2000万美元援助……在共同挑战面前,人类社会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正通过这样的相互同情、馈赠和支援不断得到体现和强化,不断战胜狭隘自私的偏见和歧视,成为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观念和思想基础。

其次要在中国率先缓解疫情但全球疫情仍此起彼伏、胶着难下的关键时期,通过信息沟通、经验分享和物资支援来体现中国的责任和担当。习近平主席指出:“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要继续同世卫组织保持良好沟通,同有关国家分享防疫经验,加强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国际合作,向其他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体现负责任大国担当。中国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当前,国际社会在应对疫情时还存在信息不够畅通、资源不够充分和合作不够充分的问题,进一步暴露出当前国际秩序的不公正、不合理状况,各国在经济实力和资源、科研能力和水平、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应急能力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发展不充分和分配不平衡问题。根据一项研究表明,在防控大规模传染性疫情的传播上,当今世界近200个国家中只有10个国家具有作出快速反应、进行有效防御的能力,因此整个世界并没有做好应对大规模疫情传播的准备。各国体制机制不同、资源能力有异,面对的疫情发生方式和变化阶段也不同,因此在应对疫情挑战之初,必须因地制宜、守土有责并且要各尽其责。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国不乏成功的经验也有失利的教训。随着疫情进入“国际大流行”阶段,各国在力尽守土职责的同时,更需要加强医疗科研合作、抗疫经验分享和应急物资支援。中国国内正进入疫情阻击战的最后关键阶段,其成功经验可以为世界其他正遭受疫情肆掠的国家和地区提供非常有益的借鉴,而且中国也从不吝啬分享和回报。中方最早测定病毒基因组序列、研制成功快速检测试剂盒、研究确定诊治方案,并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和全世界科研机构分享。在世卫组织代表团结束在中国考察后,第一时间与中方联合发布了《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这是中国与世卫组织积极合作的重要成果,也是向世界分享中国疫情防控经验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致函60多个国家的110位政党领导人,在感谢各方提供支持帮助的同时,重点介绍了中方的抗疫做法和经验。中国民航将发布的航空公司、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提供给韩国、日本等相关国家,并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民航组织的合作,推动国际民航组织完善全球民航共同应对疫情的国际标准和指导材料。这些中国主动承担的国际合作义务,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在国际社会收到了良好效果,将使得命运共同的观念深入人心、生根开花并带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最后,要在总结新冠疫情国际合作的基础上,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出发,为在全球治理领域加强国际公共卫生合作打下坚实基础。在全球抗疫中通力合作绝非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不断同病毒和瘟疫作斗争的历史。在全球化推动下已经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需要建立起一个全方位、可持续和有效率的公共卫生机制来祛除疾患、维护健康。近年来,在抗击非典、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的过程中,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些双边、局部的有效合作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经验,但距离全球性、可持续和更紧密合作还有差距。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范围传播在暴露出现有国际合作的种种问题同时,也提出了找差距、补短板、增效能的紧迫问题。为了避免灾难重演、危机重现,中国和其他志同道合的国家需要高瞻远瞩、未雨绸缪,从当前的国际合作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找到在公共卫生领域改进和完善全球治理的可行方向和路径。

三、全球抗疫不竟全功绝不轻言胜利

全球抗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遏制住疫情发展这么简单。随着各国对抗疫投入大量政治、经济和社会资源,为了防止疫情去而复来并减少次生灾害,如何维护全球政治稳定、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也是全球抗疫合作的重要内容。

全球抗疫不可避免地打乱了既定的国际合作和交流议程,可能引发或放大一些国际冲突,大范围的停工停业也加剧了经济发展的困境,民众一定程度的恐慌情绪也会放大社会治理中的各种问题,这些都是国际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如果处理不好,由疫情引发的其他危机和损失有可能导致全球抗疫前功尽弃。

从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出发,中国和世界各国有必要密切政治沟通、增进政治互信,通过各种手段克服疫情带来的交流不畅和沟通不便,持续推动原有议程,同时要坚决反对借疫情进行政治污蔑和攻击、制造国际矛盾和地区冲突的行为,确保人类社会在面对新冠疫情这一共同敌人时不会腹背受敌。在深受疫情影响的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中,中国保持了政治定力,在积极推动抗疫外交的同时,积极维护了国际政治和外交战略格局的基本稳定,为建设和巩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和政治基础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出发,中国和世界各国有必要保持经济合作、维护经济秩序,在确保疫情不反弹的基础上,既要积极扩大防疫相关产业的投入,不断缓解医疗物资短缺造成的全球抗疫困境,又要形成“边抗疫边生产”的局面,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正常运转。作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中国要在加大复工复产力度的基础上,瞄准供应链的需求,突出重点、精准发力,不仅为自身经济的疫后发展打好基础,还要为维护全球经济安全作出贡献,不仅能降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减少疫情对民生的负面影响,还能有力回击借疫情想搞经济“脱钩”的某些国家和人士,维护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物质基础。

从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出发,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还有必要在同病相怜、与子同袍的基础上发展起患难与共、守望相助的“情感共同体”。全球抗疫既是以各国政府为基础的共同责任担当,更是超越国家民族边界、以人类文明为根基的共同心路历程。在共同抗疫的过程中,中外民众之间相互同情、相互慰藉的场景比比皆是,增强了全球抗疫的信心和力量。只有坚持“求生亦容人求生、待人如望人待己”的人类良知和国际伦理,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具有强大的社会和民间基础,才能拥有在灾难面前温暖人心、相互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