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对话:疫情冲击下的全球化、自由贸易和供应链

2020年5月7日

2020年4月29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举行第三次“疫情与经济”线上研讨会,以《疫情冲击下的全球化、自由贸易和供应链》为主题,邀请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世界是平的》作者Thomas Friedman、著名国际政治学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软实力”一词的提出者Joseph Nye和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等思想者对话,中国国际电视台主持人田薇主持。论坛理事、咨委、发起国使馆、会员、媒体合作伙伴和全球2万多位观众在线观看并参与互动。

嘉宾们认为,疫情对全球化产生结构性冲击,贸易与投资短期下降,但经济全球化趋势不会改变。国际合作的必要性、迫切性、国际组织的重要性有增无减,联合国、G20、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主要经济体应加强沟通、对话与合作。

嘉宾强调,各国在应对疫情的同时,不应忽视气候变化、贫富差距等长期、全球性挑战。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化,应该是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化,要特别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卫生状况,警惕疫情可能加剧贫富差距和贫困问题,警惕发展中国家可能成为第二轮疫情的中心。


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化

“疫情对全球供应链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Joseph Nye在对话中直言,疫情对各国造成了很大损失,为贸易和全球化带来了很多影响,但对于社交全球化、生态全球化并没有产生太多影响,尤其是互联网社交层面,并没有产生太多影响。

“(疫情对全球化的)影响是复杂的,对某些方面会产生影响,对某些领域却不会影响,可能还会有积极作用。”Joseph Nye说。

针对未来的全球化格局,项兵指出将有很多企业会重新思考全球供应链。未来的供应链必须能够适应新冠病毒等不可预见的因素所带来的业务中断。

“疫情并非仅有危机,也带来了一些机遇,让我们看到了正在面临的具体问题。各国必须要统一、团结,秉持合作的态度,未来的全球化才能够发展得更好。”项兵说。

“疫情在全球化的某些方面把我们聚到一起,必须要联合起来抗击疫情。”王辉耀表示,当下,各国应更加关注公众健康和全球贸易体系,这样才能很好地从疫情中复苏,并控制疫情。

“中国的一些供应链已经开始陆续复苏,对全球供应链将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王辉耀说。

中美产业链尚未出现大变化

疫情之下,有一些人认为,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其影响不局限在健康领域,还折射在世界经济和地缘政治很多大问题中,比如:中美关系。

对此,Thomas Friedman指出,疫情出现前,因为中美之间缺乏互信,导致中美双方没有能够很好消化中国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没能进行相应调整。疫情后,相关情况可能进一步加剧。

但是,Thomas Friedman也提醒那些成天喊着要和中国“脱钩”的人:“美中之间的产业链是长时间造就的,具有深刻的合理性。至今,中美产业链并没有产生巨大的变化。”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两国合作对全球抗疫和发展经济至关重要。Joseph Nye提出,中美两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疫情蔓延。

不止是国家间的合作,王辉耀建议,当下应该增强多边的交流,社会团体、智库等都要有所参与,“我们要让中美之间有更多的参与主体,不仅是政府发挥作用,还需要动员所有社会团体进行对话,减少相互不信任和错误信息等现象。”

文章选自新浪财经,2020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