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全球经济重归“大萧条”的担忧其实是一种误导

2020年4月13日

专家简介

沈建光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京东数字科技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前瑞穗证劵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近期,市场有不少悲观预期,认为世界正面临着类似1930年代全球经济萧条的情形。在京东数字科技研究院27日晚间举办的“疫情冲击下的全球经济与市场展望”在线论坛中,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必将给实体经济带来严重冲击,甚至造成一段时间的经济衰退,但重归“大萧条”的担忧其实是一种误导。

 

  沈建光指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速度和影响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剧烈。但由于本次冲击症结不在于金融系统,而是疫情。与大萧条期间相比,当前全球经济在货币制度环境、宏观政策理念、全球贸易情况、银行体系健康程度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都迥然有别。

 

  一是货币制度不同。大萧条期间的金本位制限制了货币政策放松。美国等多国仍实行金本位,宽松货币面临硬约束,1930-1933年美国陷入严重通缩。1933年4月,作为罗斯福新政的一部分,美国晚于英国两年宣布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而当前美联储资产负债规模仅占GDP的20%,货币操作空间充足,因而很快扩大QE规模,甚至无限量购买债券。

 

  二是财政作用不同。大萧条期间刺激政策严重滞后,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刺激,美国经济在大萧条期间持续恶化。而本次美国反应迅速,国会近日推出2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方案。

 

  三是贸易环境不同。大萧条期间,全球贸易体系坍塌。伴随着严重的贸易战,1929-1933年,全球贸易下跌60%。而当前的全球贸易摩擦小于大萧条时期,未出现全球贸易战,中美经贸关系也暂时缓和。

 

  四是金融监管体系与金融安全网健全性不同。从1929年到1933年,由于实施紧缩政策以及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尚未建立,美国有超过1.1万家银行破产,占美国银行总数的40%。而如今,美国银行体系稳健,流动性充裕。

 

  五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备性不同。大萧条期间,美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公共失业保险和社会安全法案,救济穷人的责任主要依靠家庭、私人慈善机构和地方政府,国家几乎没有承担任何危机时刻的救助责任。反观当前,美国社会保障体系、失业救助体系已经有序运转多年,可以在危机时刻为失业者和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兜底救助。

 

  综上来看,沈建光认为,更充足的政策空间、更迅速有力的货币、财政刺激,更温和的全球贸易环境,更完备的监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都为当前避免疫情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

 

文章选自中国金融信息网,2020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