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才:中国在抗击疫情、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上应有更大作为
2020年3月27日- 2020年3月19日,全球化智库(CCG)举办了“中美‘战疫’合作与全球经济影响”主题线上研讨会,邀请了相关专家学者就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中美合作展开讨论,为促进中美共同抗击疫情,抵御疫情对于全球经济的冲击贡献智慧。会上,CCG 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以“抓住时间窗口,推动中美合作”为主题,分析了疫情对全球金融体系和中美关系的影响,并就中美如何合作抗疫、如何缓解世界经济衰退等提出相关建议。
以下为徐洪才发言全文:
非常感谢主持人的介绍。我想讲一个题目,就是“抓住时间窗口,推动中美合作”。在这个题目下讲两个问题,一个是疫情影响,一个是合作建议。
从影响来看,最近两天美国华尔街出现了空前未有的震荡,10天之内四次熔断,持续11年的大牛市终结了。从原因来看,即“三情”叠加。第一,是“疫情”。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传遍全世界,美国、欧洲难以做到像中国这样果断采取行之有效的隔离措施,因此,大家对未来信心不足,悲观情绪蔓延开来。第二,是“油情”。石油行情发生变化,大国博弈趋于激烈,沙特和俄罗斯在石油问题上发生剧烈冲突。第三,就是“选情”。今年是美国的总统大选之年。“三情”叠加,导致一个结果:就是昨天晚上美国三大股指创下历史新低,道指破了两万点,从三万点跌到两万点,十几万亿美元的财富“灰飞烟灭”了。第二是纽约的石油价格跌破了24美元/桶。第三是美元指数最近几天大幅上涨,向上突破100整数关口。
金融市场动荡具有传染性,全球金融体系包括中国将难以独善其身。今天上午,上海、深圳A股也创下了历史新低。前期中国疫情防控是卓有成效的,已经接近尾声了,但现在面临第二波冲击。这不仅体现在“输入性”疫情上,一些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城市和地区,像北京、上海,还有香港、台湾地区,近日输入性病例数量上升,更重要的是海外供应链和境内金融体系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必然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原来大家期望,二季度中国经济出现强劲反弹,但现在遇到新的挑战,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世界经济正在滑向衰退甚至萧条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社会如何共同应对挑战?特别是中美两国如何做到搁置分歧,求同存异,加强合作?这是至关重要的。
我想就加强中美合作提几点建议。第一,就是尽快恢复高层对话沟通机制。近日习近平主席已经和很多重灾国家的领导人通话,但是还没有看到特朗普总统和习主席的通话,这在当前尤为迫切。
第二,抓住防控疫情契机,推动中美双边合作,特别是经贸合作。不仅要创造条件落实好第一阶段经贸协定,而且要扩大贸易规模,特别是扩大有关口罩、药材、医疗器械和设备方面合作,包括疫苗研发等技术合作,更重要的是扩大贸易规模,因为供应链中断在疫情早期尤为明显。建议降低双边关税,在第二阶段经贸谈判中不妨大胆一点,实行零关税。双方政府主动作为,采取友好态度,推动双边经贸合作,扭转被动局面。
第三,共同推动多边体系的合作,特别是WHO和G20层面的合作,体现大国风范。近日,西方七国集团发表了联合声明,但还没有看到G20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这方面尤为迫切。建议召开G20领导人视频会议。如果中美两个大国都表现出积极姿态,无疑有助于提振金融市场的信心。
与此同时,咱们也要练好内功。一方面,巩固前期抗击疫情的成果,做好复工复产工作,进一步修复供应链和产业链。在巩固现有生产经营秩序前提下,要着力于调整结构,扩大在七大领域的投资,加快落地稳消费、稳就业政策,特别是积极扩大出口。我觉得疫情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客运上,对集装箱的海上运输不应该有这么大的冲击。
要利用共同抗击疫情的契机,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这些国家公共卫生条件比较差,未来对医药、口罩、酒精、医疗器械等商品进口需求将上升,可以通过提供援助带动出口,同时带动企业“走出去”,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投资建厂,推动中国扩大对外投资和出口。疫情将影响中国进口,因此也要鼓励外商投资,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外商投资法》,坚定不移地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近期,土地制度改革有所推进,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深化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民营企业和小中小微企业发展等。
总之,在疫情挑战面前,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练好内功,展现大国风范,通过与国际社会分享技术成果和抗疫经验,带动贸易投资合作,进而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中国应该有更大的作为。谢谢。
(本文根据徐洪才先生在全球化智库(CCG)于2020年3月19日以“中美‘战疫’合作与全球经济影响”为主题举办的线上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