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新泉:全球贸易治理体系面临再平衡
2020年1月13日“目前来看,全球化确实面临危机。一般来说,我们都把全球治理机制看成一种公共产品。既然是一种产品,它就有供给和需求,到底是谁来供给,又是谁有需求?现在来看,供给和需求都有一些问题存在。原来的供给主要依靠美国,如果当年没有美国牵头推动多边体系发展,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都可能不会存在。”日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在“全球贸易治理体系变革研讨会暨薛荣久教授从教五十五周年”庆祝活动上说。该活动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及中国双绿66人圆桌会协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承办。
屠新泉分析说,“对全球治理机制这一公共产品的需求是全世界、全人类的需求。美国自己,或者说是来自美国国内的一部分人,当然也有需求。这是由于美国在当前全球治理机制中处于主导地位的缘故。因此,全球治理机制是依靠供给驱动的产品。”
在屠新泉看来,现在的问题就是美国供给的意愿和能力,还有它对全球公共产品需求的强烈程度都有了变化,尤其是美国国内需求已经没有原来强烈。他认为,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是国际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美国认为中国这样的国家“占了便宜”,不愿意再提供公共产品,因为美国承担了一些成本;二是因为美国国内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因素,导致现在美国国内对全球体制的观点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个变化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美国政府对待国际关系的态度也逐渐转向孤立。
全球化的未来到底会怎么样?屠新泉认为,虽然现在还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但是从现有力量对比来看,其中一个趋势是中国会越来越强,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小,相应地,美国供给的意愿也会逐步减弱,“当然,比较理想的状态是中美合作、相向而行。实际确实可能存在这样的需求,或者说从理想状态来看,是有这样的趋势,但是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可能不单纯是贸易问题,这会涉及到一些地缘政治问题。”
屠新泉认为,美国在地缘政治问题上经常会有一些非理性的行动。当务之急是如何做好冲突管理,就是不要让中美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一种无法调和的状态。
“现在中国政府积极与美国展开谈判,为达成贸易协议来缓和态势,是非常明智的做法。另外,我们也要看到,美国想要以一种更加便利的、更低的标准主张其权利。”屠新泉举例说,莱特希泽对WTO的不满,很重要一点就是认为WTO限制了美国对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使用。WTO成立之后,美国每次使用保障措施,每一次都会被告、每一次都会败诉,美国的这种忧虑无法得到释放。
“我们要适当照顾‘供应商’的情绪,给它多一点自由。当然自由不是只给美国,而是要给全世界。在现阶段,我们可能要经历全球化减速的阶段,而不是倒退。在减速的过程中,各国应该先把情绪稳定下来,寻找一些达成协议的办法。”屠新泉说,在此基础上,我国可再通过推动国内的结构性改革来提高生产率,包括推动教育发展、完善国内分配体制等,增强我国的生产力和发展潜力,从而为世界经济创造更大的蛋糕,然后再分享蛋糕。
文章选自《中国贸易报》,2020年1月9日